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應否選讀或退修中史科?

雖然本部落以介紹中史科為主,但仍會盡量公允、客觀地分析這科,希望對中三生、高中生都有所幫助。


2016改制

在解答應否選修中史科的問題前,必須指出自2016年起,中史科的考試形式、考核範圍都有所變化,請參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Chin%20Hist_supplementary.pdf

新高中課程估計課時錯誤為學界共識,故教育局決定在2016年起為部分科目「瘦身」,中史科為其中一科,亦有人認為是由於近年來的中史考生成績未如理想。無論如何,昔日中四、中五教授卷一(治亂史,由先秦到中共統治的治亂興衰史),中六教授卷二(專題史,深入研究特定單元內容)的情況應會因此一變。2016年改制中,卷一改動的是形式,範圍不變,卷二則相反,縮減一半課程內容(在六個單元中,由研讀兩個單元,各自選答一題,改為只研讀一個單元,當中三題選兩題),大大減輕了教學負擔。至於卷一,原為50分的必答題改為25分,應考時間亦相應減少。當然,必答題改革似乎推翻了初衷,影響其實甚大,卻並非本文重點,初中學生在不熟悉課程下也不能輕易理解,容在後文補充。

無論如何,近年被詬病的「中史科量多」之弊已稍有改善。


中史科容易考獲好成績?


常常聽到持這論者抱兩大原因,第一是中史以背誦為主,成績與努力成正比,第二是中史科能力較弱的考生為眾,令到整體評分、評級較為鬆手。先列出數科比較,以作憑證(雖然,新高中課程下文、理、商並讀均可,但暫仍以文科科目作比較):


5**
5*
5
4
3
2
中史
1.0
1.1
4.3
4.3
10.3
10.8
33.4
32.6
63.7
64.4
86.9
86.7
歷史
1.3
1.1
5.2
4.3
12.8
10.7
45.2
38.3
74.7
71.3
92.2
91.5
文學
0.7
0.8
2.9
3.4
7.4
8.3
24.5
27.3
58.6
59.7
85.5
85.8
地理
1.0
0.7
3.9
3.1
9.4
7.8
27.3
29.9
61.3
61.0
83.8
82.9

左邊數據是2013年,右邊為2012年。從上可見,中史科考生在文科中可謂稍佔優勢,唯並非突出,與理科如物理、化學相比更見劣勢,但也不是什麼「伏科」。從考生購卷的分數可見,約5成分數已可獲等級四,約72%更可得5**成績,可謂頗低。

這樣便出現了一個問題,若然如原因一所言,靠背誦便能夠考獲高分,為何分數要求不高?誠然,原因二可以為此問題作某部分解釋,但事實上新高中的中史科固然考核基礎內容(也有增加這方面設問的傾向),但很多時候亦需要答題技巧,並非「背書題」。例如,樣本試題曾問考生認為秦始皇抑或漢武帝較好,「好」這詞看似容易,實則意蘊深厚,可圈可點;又如曾問「若廢除八股文,考試形式該當如何」的開放式試題,不設既定立場,亦為教科書所無。更重要的是,中史科試題喜輔以資料,要求考生利用資料作答,變相限制了背誦,也就是說即使是背誦,亦要稍加變化以適應題目要求,不是一味盲目鬥快寫字。

至於原因二,其實有其道理。不少初中未能優先選科的同學最終只能獲派「揀剩」的中史科,非自願性的選讀妨礙了學習意欲,加上其他種種原因,很多中史考生意不在該科,也拉低了該科考生整體水平。只是,這個情況有利有弊,因為沒有人能夠保證在學習氣氛不熱烈的情況下,自己不會隨之成為半放棄中史之人。


中史科的其他作用

新高中科目的「其他作用」,主要體現於協助其他科目,以及在大學聯招時獲優勢。先言後者,很遺憾地說一句,一眾大專院校的文學士課程並無為修讀中史科考生提供任何額外加分,唯一有的科目為中醫。

至於前者,中史科的優勢反而很明顯,不論是中文科還是通識科。中文科隨著重設範文,加上公開試閱讀理解篇章有文言文,中史科對其助益非淺(雖然中史科已無要求背誦文言文或名家意見,但教科書的補充資料仍有大量文言文),加上中史科考試在字速方面也有一定要求,這一點是比理科生優勝之處。至於通識科,事實上不少答題技巧如數據分析、思考論點、駁論等的思維模式都有近似之處,因此不少日校教師都以中史或歷史科老師兼教通識科,兩科能起互補之效。亦因如此,筆者一直不建議選修科採文+理的配搭,因為在技巧、組織上完全是兩回事,更或會影響大學選科。


中史科到底該如何讀?

本段是專為已經選修,而決定不退修的同學而設。其實,這問題極為複雜,難以一概而論,但首先要知道的是自己在中史科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最多人遇到的問題是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在何處,有讀書、懂得答題目卻偏偏不高分(應留意有些老師評分普遍偏高,同學應以師兄師姊的公開試成績與日校獲分作比較,即如學校同學一般獲8成分數,理應為5**,但最終卻多為僅僅合格,則反映老師手鬆,反之亦然),其實大多是由於應試技巧的不足,不妨觀看本部落的其他網誌。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因為中史科的答題技巧只要教授得宜,加上同學的努力練習加以鞏固,是很容易上手的,也不必時時追求補習。額外想提一點的是,在訓練技巧時,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重覆審視自己的功課或舊作,當你能從中發現可增改之處,便是所學有所增益之時。故此,單單記誦對考試的作用不大,忽略了定期練習很有可能導致組織不佳、時間分配失當、辭不達意等弊。而在溫習時,更不應視作加深記憶,由於中史科一個原因可有多個影響,而書中往往只論其一,考試出現的卻是其他配搭,故考生應細加思考,也是對應試的一種準備。

更多人的問題其實是自身的不用功。中史科不需要每日花數小時記憶、溫習,但和所有選修科相同,若欲獲理想分數必須付出。當然,並非所有內容都要熟讀如流,日校老師應會指明什麼課題為重點,這課的常見發問形式是什麼,或提供自設的筆記,代學生作歸納綜合,這些都有助提高溫習的效率,但基本的熟識的確能為答題減少思索的時間,意義重大。

至於坊間的教科書,其實並無一本能夠應付所有範圍,各出版社在不同課題、單元上佔其優勢,所以日校老師應會在課本之後提供額外的補充資料(除其他教科書外,近人重要研究成果、教育局提供的應試資源也很關鍵),考生應不嫌繁瑣,盡力吸收,往往在考試中見其功。

2015 JUPAS

中文大學提早已經公布了2015 JUPAS的收生方程式會作出更改,由現時的4C1X + 6/7th subject bonus轉為不少學系均要求有修讀最少兩科選修科,詳參此處。也就是說,假若同學本身希望入讀中大,而現時只有修讀兩個選修科的話,是否退修就應更加慎重考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